还原通达系加盟制快递企业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4-11-14 07:45:10
还原通达系加盟制快递企业的真相
对于加盟制快递成功模式的探讨,不乏其数,各方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诠释。再度提出这个问题,的确没有什么新意。
但不妨可以再尝试一些新的角度。除了《快递中国》中所描述的传奇故事和艰苦创业的年代回忆外,是否还有更具机理性的认知?
1、网络化与拓扑性之争
中国快递的核心优势,在于那张密度极高的网。这张网,让你能切实地感受到它的无处不在;而且伴随着密度的增强,每个节点正在不断聚焦自己的覆盖半径,以更好地耦合于「任一点取&任一点派」的需要。
而伴随着「仓干配」的兴起,市场上开始出现有关快递新模式的讨论,认为,这类「拓扑性」的直线运动成为快递模式创新的新动能。
对于投资人来说,只要有资本,就能很快复制并撬动起一个新兴的市场,将原本的模式进行迭代更替。其内在的运营原理,本文不想争辩,而是尝试用我对另一个行业的观察来加以证明。
中国的零售业离不开多样性的终端,各类KA、连锁便利店充斥着各大城市。但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终端却有不同的发展轨迹。类似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型商超&卖场,都因经营问题或被改造、或退出,而遍布大街的连锁便利却如火如荼,成为了新热点。
同为终端、同为零售,为何结局不同?
我们将这两类终端进行比较来看,连锁便利具有高密度的网络分布,能满足碎片化即时性需求,核心在于「任一点」。而大型商超或卖场则密度很稀疏,具有广拓扑特质,满足的则是计划性需求,核心则在于「特定点」。
两者的差异,类同于网络型快递与仓干配的逻辑关系;各自的存在用于满足于不同的需求,优势也各有不同。不过,将两个不同基因的事物进行比较,也实在是很牵强。
从发展来看,大型商超的日子明显不如连锁超市过得好。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市场上碎片化的即时性需求占据了较大比例,谁能提供这方面的足够供给,谁就能获得较好的发展。这也是为何网络型快递耦合于市场广泛需求的关键原因之一。
2、去个体化的集体主义精神
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提出,集体行动中存在着搭便车现象,实现集体行动的关键,是要克服个体自利性。
网络型快递的这张网,则很好地解决了搭便车、去个体化问题,从而形成了集体行动的可能。
加盟对于广大群体来说并不陌生,但中国的加盟制快递则很不同。传统的加盟商之间,「点——点」之间的协同性、互补性、互通性很差,整张加盟网络即使规模再大,也仅停留于「点」上。因此,传统加盟模式的网,是「孤立不贯通」的。
而加盟制快递则不同,「点——点」之间要实现物流、资金、信息的高频交互,构建的是「点——线——面」。
正是这个「流」的贯通,提升了这张网络的价值。因此,快递加盟模式下的这张网,是互联且协同的。任何一个个体进入这张网,则成为了节点,既要接受来自于其他节点的「派」,也要传递于其他网络的「送」。
因而,个体收益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经营,也取决于全网的通畅程度;任何个体的抽离,都会直接影响到自己乃至全网。
因而,保持行动规则的一致性,成为了保障自己以及他人的经营收益的必然选择。从而,去个体化的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形成了。纯粹的集体行动是效率最大化的关键。
3、实体化的「平台策略」早已出现
互联网的崛起、电商的崛起,从本质而言是平台的崛起,是一个存在于虚拟世界的交互场所。进而,一大批相关畅销书、概念等不断出现,一时间成为了很了不起的商业模式。
而加盟制快递在90年代就开始做这件事了,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依附于线下的实体化平台。平台所提供的是撮合、信息、交互、风险共享,所依赖的运行基础是「交易」调节。
业界对于直营快递与加盟快递的优劣讨论有很多,其中,有关「运行的逻辑基础很值得关注。直营是「管控」调节为主,而加盟则是「交易」调节为主。加盟制快递的平台特征非常显著。
到底哪类运行逻辑更能发挥作用呢?那就看看平台类电商与自营类电商的规模和效率对比吧。
这两类也是「交易」与「管控」的区别,各类GMV、DAU、MAU等等指标、排名一比较就清晰了,结果是,平台有其绝对的优势。
有关中国加盟制快递的成功要素,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类模式的成功并非偶然,也并非必然,而是一个时期、一个阶段、一批人的产物。有关探讨该类模式的复制,只能说中国有十大名村,到目前为止也未能有一个被成功复制。正是因为拥有独特性,才塑造出了自身的核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