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物流竞争中 效率为王(一)

发布时间:2024-11-14 05:51:53

国内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多吗?多!非常多!那现在物流难干吗?难!绝对难!大馒头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物流市场进入相对的“存量竞争”后,因人多车多,运力供给过剩,整合行业的利润率率也会被拖累下降,必定有一批人会被淘汰出圈。

在猛喷狼多肉少、僧多粥少之余,谁也不希望淘汰的是自己。但有多少人想过,接下来的时间里,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在这场淘汰赛中生存下来?

 

为什么同样的运费,有人运货能赚钱,有人就赔钱呢?如果一下答不上来,那我再换个问题: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几千万人口的日本可以打得4亿人口的中国节节败退?原因就是日本无论是工业生产效率还是兵员素质上都碾压当时的中国。

其实,自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人与人的竞争其实就是生产效率的竞争,效率高者吊打效率低者是一定的,物流行业当然也不能逃过这个规律。

在这里要提醒一下,如果你是一个有想法,上下求索想把自己的生意经营得更好的人,可以静下心来看一看。

 

虽然会有点生涩难懂,但我会尽量简单直观的讲述。如果你来上网是为了看看猎奇的段子,找找漂亮的卡嫂,并非想汲取知识,也可以退出这个页面。

下面大馒头就要说两个概念:“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经营规模越大,平均生产成本越低,这个规律使大企业具备竞争优势,小企业生存艰难。

规模不经济:经营规模越大,平均生产成本越高,这个规律使小企业具备竞争优势,患上大企业病的最终淘汰。

看到这里你会想,还没开始讲你就自相矛盾了,这是逗我们玩吗?

 

其实他们说的都没错。在物流行业中,对于个体车主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找货、配货、修车、对接货主和收货人、各类手续的办理等等诸多工作是一样不能少的。

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做多个岗位,那显然不够专业,除了工作能力极强的个别人以外,效率一定不会太高。

而对于小物流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小,很多岗位都是一个人负责。一旦这个人离职无人候补,新人上手熟练需要很长时间,这要付出巨大的效率代价。

 

而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开始了分工合作,各岗位可以招募两个甚至更多的人了,生产效率和人才储备力量就会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话语权和议价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这就是形成了“规模经济”。

但是当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规模不经济就会出现:你的企业经营成本价早就压到了市场最低,各部门的储备人才也十分充足。

随着规模和人数的增长,你发现企业的管理难度却越来越大,内部沟通困难,执行效率降低,贪腐概率上升,劳动效率必然下降。规模越大,赚钱反而越少。

所以又回到前面的话题,决定存亡的不是经营规模,也不是够不够拼,根本原因是在于效率的高低。

 

看明白这些的朋友们也就能理解,其实悬在散户和小组织头上的大企业也不是那么的可怕。就看现在已经举步维艰的某峰快递、国X快递,规模不可谓不大,该撑不住了也一点招也没有。

小有小的机动灵活,大有大的组织体系。不要认为自己小,就不堪一击。也不要认为自己大,就大而不倒。无论大或者小,根本还要追求更高的效率。

甲和乙都是个体车主,都有一辆车且自己做驾驶员,都往返A、B两地。在同样的时间内,谁能满载货物往返的次数多,就可以将车主的个人时间更充分的利用起来,相对用车成本、各类费用相对成本也会更低。

对企业来说,还可以摊薄场地、人员工资、管理费用等各项支出。提升公司经营的效率很复杂,涉及的因素也很多。今天,咱们先说一下如何提高散户的效率。

 

大馒头想起了初中时学的一篇课文《统筹方法》。

想泡壶茶喝:

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很明显,甲的效率远比乙更高。那么回想一下,在等待卸货时,有没有去看看物流园内其他的货运点是否有机会?能不能找到更合适的返程货物?可曾总结一下常跑线路的货物规律?某些时期临时转到其他路线会不会有更大的收益?

在无效的等待中是去看段子、看小视频、玩游戏,还是能读几篇有助于自己能力提升的文章,学习别人的经验?

 

不仅在物流行业,各行各业的很大一部分人,工作就纯粹属于机械性的重复,按部就班的做无创造力的工作,没有丝毫提高自己效率的思考和行动。

不管工作几年,能力都得不到丝毫增长。优胜劣汰中靠运气能有几个人?那是在一方的效率没有任何提升,另一方却在不断进步所形成的自然结果。

如果一个人每天机械工作十几小时,累完了再去刷刷小视频,那估计这辈子也别想有什么效率提升的积累了。最后的结局即使不被淘汰,也一定是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