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前3季度中国航运政策解析与预估
发布时间:2024-12-09 09:30:57
2013前3季度中国航运政策解析与预
今年以来,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运价屡创新低,航运企业亏损程度也进一步加深。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沿海航运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迷。6月份以来,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屡创新低,6月14日该指数历史上首次跌破千点关口,7月26日更是创造了历史最低的963.3点。今年上半年,秦皇岛到上海的干散货平均运价为27元/吨,与二十世纪90年代的价格基本一致,但目前的经营成本已较当时上涨了近十倍,目前的运价水平显然已无法覆盖燃油和船员成本。
一、2013年前三季度航运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1、港口生产呈现向好态势,重点货类普遍回升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9.5亿吨,同比增长10.3%,增速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0.2个和3.8个百分点。其中,内贸吞吐量增长10.4%,较去年同期加快5.8个百分点;外贸吞吐量增长9.9%,特别是受大宗物资进口需求增加及外贸出口回升影响,第三季度外贸吞吐量实现13.0%较快增长。
(1)煤炭。1-8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14.2亿吨,同比增长9.7%,增速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1.9个和7.3个百分点;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分别增长0.3%和6.0%。
(2)油品。1-8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5.1亿吨,同比增长4.0%,增速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1.9个和6.8个百分点,其中港口外贸原油接卸量增长9.2%。
(3)铁矿石。1-8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11.1亿吨,同比增长11.0%,增速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2.0个和3.7个百分点,其中外贸铁矿石接卸量增长9.3%。
(4)集装箱。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1亿TEU,同比增长7.5%,增速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回落0.8个和0.7个百分点。而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有所加快,由6月份的2.7%提升至8月份的5.7%。
2、航运价格指数总体上扬
截至9月底,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CBFI)、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国际市场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分别较6月末上涨了16.9%、7.6%和80.6%。物流业总体呈现稳中趋升态势,其中快递物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完成快递业务量61.8亿件,同比增长61.2%;完成业务收入996亿元,增长34.9%。
3、造船新接订单环比回落,但船市回暖趋势仍在
年初至今全球新接订单同比回升99%。9月全球新接订单为389万DWT,同比回升15%,但环比回落66%。虽然环比有所回落,但回暖趋势仍未改变。2013年1-9月全球新接订单合计8267万DWT,同比回升99%。
二、2013年前三季度航运业政策环境分析
2013年3季度,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措施,规范港口和航运市场,推动港口和航运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了积极应对当前航运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促进航运市场的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于9月2日制定并发布了《关于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交通运输部继续加快推进内河水运发展,《加快 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行动方案(2013-2020年)》和《长江水运发展若干重点工作合力推进协议》相继公布;最后,海峡两岸航运发展再添 两项新举措,《关于进一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发展政策措施的公告》和《进一步加快海西港口群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正式对外公布。
1、酝酿调整港口布局
目前交通部正准备对2006年发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做修编,珠三角的港口整合是其中的一部分。
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杜麟栋向媒体表示,此次进行调整的主因是我国的经济形势和港口的发展形势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向内需转变,国家要加大中西部发展,那么中西部港口的地位也要提升,交通部已经提出以长江为主的黄金水道,提升内河港口能力。
金融界资深分析师赵欢表示,海运直接面临国际化的竞争,陆地的港口得益垄断优势和相对较少的竞争环境,发展更显稳健。加上港口是开放的前沿阵地,自贸区的获 批将极大提高港口的综合业务量。港口运输股将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投资者可以关注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如果继续持续强势,意味着全球经济活跃,有利于 再次提振各路资金对港口股的认可度。
今年以来,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运价屡创新低,航运企业亏损程度也进一步加深。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沿海航运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迷。6月份以来,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屡创新低,6月14日该指数历史上首次跌破千点关口,7月26日更是创造了历史最低的963.3点。今年上半年,秦皇岛到上海的干散货平均运价为27元/吨,与二十世纪90年代的价格基本一致,但目前的经营成本已较当时上涨了近十倍,目前的运价水平显然已无法覆盖燃油和船员成本。
一、2013年前三季度航运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1、港口生产呈现向好态势,重点货类普遍回升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9.5亿吨,同比增长10.3%,增速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0.2个和3.8个百分点。其中,内贸吞吐量增长10.4%,较去年同期加快5.8个百分点;外贸吞吐量增长9.9%,特别是受大宗物资进口需求增加及外贸出口回升影响,第三季度外贸吞吐量实现13.0%较快增长。
(1)煤炭。1-8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14.2亿吨,同比增长9.7%,增速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1.9个和7.3个百分点;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分别增长0.3%和6.0%。
(2)油品。1-8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5.1亿吨,同比增长4.0%,增速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1.9个和6.8个百分点,其中港口外贸原油接卸量增长9.2%。
(3)铁矿石。1-8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11.1亿吨,同比增长11.0%,增速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2.0个和3.7个百分点,其中外贸铁矿石接卸量增长9.3%。
(4)集装箱。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1亿TEU,同比增长7.5%,增速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回落0.8个和0.7个百分点。而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有所加快,由6月份的2.7%提升至8月份的5.7%。
2、航运价格指数总体上扬
截至9月底,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CBFI)、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国际市场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分别较6月末上涨了16.9%、7.6%和80.6%。物流业总体呈现稳中趋升态势,其中快递物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完成快递业务量61.8亿件,同比增长61.2%;完成业务收入996亿元,增长34.9%。
3、造船新接订单环比回落,但船市回暖趋势仍在
年初至今全球新接订单同比回升99%。9月全球新接订单为389万DWT,同比回升15%,但环比回落66%。虽然环比有所回落,但回暖趋势仍未改变。2013年1-9月全球新接订单合计8267万DWT,同比回升99%。
二、2013年前三季度航运业政策环境分析
2013年3季度,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措施,规范港口和航运市场,推动港口和航运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了积极应对当前航运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促进航运市场的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于9月2日制定并发布了《关于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交通运输部继续加快推进内河水运发展,《加快 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行动方案(2013-2020年)》和《长江水运发展若干重点工作合力推进协议》相继公布;最后,海峡两岸航运发展再添 两项新举措,《关于进一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发展政策措施的公告》和《进一步加快海西港口群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正式对外公布。
1、酝酿调整港口布局
目前交通部正准备对2006年发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做修编,珠三角的港口整合是其中的一部分。
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杜麟栋向媒体表示,此次进行调整的主因是我国的经济形势和港口的发展形势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向内需转变,国家要加大中西部发展,那么中西部港口的地位也要提升,交通部已经提出以长江为主的黄金水道,提升内河港口能力。
金融界资深分析师赵欢表示,海运直接面临国际化的竞争,陆地的港口得益垄断优势和相对较少的竞争环境,发展更显稳健。加上港口是开放的前沿阵地,自贸区的获 批将极大提高港口的综合业务量。港口运输股将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投资者可以关注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如果继续持续强势,意味着全球经济活跃,有利于 再次提振各路资金对港口股的认可度。
2、大力推进船舶工业升级转型
(1)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发展海工装备(面临韩、新加坡等国的压力较大)、发展节能、环保型船舶(特别是占有一定优势的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的改进)、发展特种船等不但是2013年到2015年的升级目标,也是未来船舶工业发展方向。推进行业重组、整合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行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不难判断,大型造船企业是未来发展方向,鼓励中小企业转型转产,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方案强调了克服造船工业的软肋,即提升关键配套设备及材料制造水平,一旦在很多环节形成实质突破,对解决国内船舶工业发展问题亦起到关键作用。
《方案》提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当然是针对先进产能。这对船舶工业短期克服困难、长期做强产业都是大有裨益。《方案》提到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目前来看更多在关键船舶配套等领域技术开发,不排除扩大民营企业进入有关领域的可能。
(2)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提及对造船行业的要求如下:提高海洋开发装备水平,加强海洋保障能力建设,充分挖掘航运、海洋工程、渔业、行政执法、应急救援等领域船舶装备的国内需求潜力,调整优化船舶产品结构。加大出口船舶信贷金融扶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海外销售服务基地。提高满足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船舶产品研发和建造能力,鼓励现有造船产能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移,支持中小企业转型转产,提 升高端产能比重。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达不到准入条件和一年以上未承接新船订单的船舶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在全球造船行业整体趋势性复苏仍需时日的情况下,有可能利好国内造船行业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1、行业内的兼并重组;2、海洋工程装备;3、海军装备和公务执法船等政府性质需求;4、集装箱船、LPG/LNG 船等部分高端船型。
今年船市复苏的大环境仍未改变,因此未来新接订单低于去年同期的可能性较低,所以全球新接订单有望突破9000万DWT。
3、加快推进内河水运发展
我国内河水运的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港航企业组织化程度低、内河运输服务水平不高、安全监管压力大等问题。为此,3季度交通运输部先后出台了两项措施加快推进内河水运发展。
(1)《加快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行动方案(2013-2020年)》印发
2013年8月31日,交通运输部研究制订并正式对外发布了《加快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行动方案(2013-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内河水运科学发展,明确了今后七年重点推进的“五大工程”,提出到2020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成比较完善的航道港口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运输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显著提高,水运优势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按照《行动方案》规划,内河水运有望用七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航道港口基础设施和较为完备的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使运输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显著提高,水运优势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行动方案》对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是继《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编制启动之后,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又一强大动力。《行动方案》的发布,将进一步发挥内河水运比较优势,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2)七省二市共同签署《长江水运发展若干重点工作合力推进协议》
为了合力推进长江船型标准化、高等级航道建设、信息化等工作,促进内河水运健康发展,2013年9月14日,交通部与长江七省二市主要领导齐聚武汉,共同签署《长江水运发展若干重点工作合力推进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根据《协议》,交通运输部将与七省二市加大投资力度,治理长江航运的现有问题。在推进船型标准化方面,交通运输部与沿江省市政府将对单壳液货危险品船拆解改造、现有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改造、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拆解、引导建造示范船给予资金补贴。对现有船舶拆解改造补贴由中央和地方按照东部省份5:5、中部省份6:4、西部省份7:3的比例承担,地方承担部分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中央企业船舶拆解改造补贴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引导建造示范船的补贴由中央财政承担。
《协议》的签署和实施,将使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得到更大释放,进而释放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后劲,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挥正能量。同时,《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也将显著提升和拓展黄金水道的综合功能,扩大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调整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和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互动,最终提升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