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西南地区最大“无水港”
发布时间:2024-12-09 12:09:12
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西南地区最大“无水港”
一、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概况及发展情况
2009年2月11日,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批准设立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同年5月28日正式动工,12月22日通过验收,2010年6月正式封关运作。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规划用地面积53.55公顷,一期规划建设封关面积29.29公顷,总投资约10亿元,保税中心内建设保税仓库30420㎡,预留17784㎡保税仓库用地,建设堆场58954㎡。
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设立,对提升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投资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既增强进入南宁投资的跨国公司国际化运作的承载能力,也为广西区内乃至我国中南、西南地区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建立一条便捷通道,成为中国—东盟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运营三年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运用国家保税物流政策,日益发挥“晶核”的作用,辐射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吸引了海外及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发展业务。2011年,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办理的保税物流业务报关单是2010年全年的12倍,总货值是2010年全年的4倍,总重量约是2010年全年的6倍;2012年,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共办理报关单5735票,同比增长55.5%,累计入库税款4.34亿元,同比增长80.6%,监管货值5.01亿美元。2013年1-8月,共办理报关单3652票,出入园区货物同比增长65.12%,总货值同比增长17.27%以上。目前,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已与23家企业正式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业务功能
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包括海关卡口区、办公服务区、海关查验区、保税物流区4个功能区,业务范围涵盖了一般贸易通关、保税仓储、信息与金融服务、国际采购和配送等,在中心开展的业务可享受保税、退税、免税等优惠政策。
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依托南宁及广西区内外大型产业基地的保税物流服务需求,建设“无水港”口岸港区,将港口的保税功能区延伸到内陆南宁,并与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拓展的保税物流功能一起,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成为联系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间的核心枢纽和连接海港、空港和边境口岸的大型物流商贸基地,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节点。
三、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助力南宁市外贸发展
由于有了保税物流的服务平台,南宁吸引了一批丰达电机、富士康集团等一批加工贸易企业迅速聚集,中国第一重型机械、中国北车等中央企业也选择到南宁投资,产业规模效应正逐步显现。加工贸易的出口商品呈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趋势发展。2007至201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才增长18.09%,而2012年却增长了65.17%,达到41.47亿美元,增速为广西最高,也高出全国59个百分点。特别是加工贸易连接四年持续领涨,年均增长82.86%,2012年更是增长了1.9倍,加工贸易已占据全市外贸总额的50%以上。受全球主要市场的总体需求萎缩的影响,2013年上半年,全市仍实现进出口总额19.52亿美元,同比增长7.14%,高出全区2.4个百分点;在全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双降的情况下,南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仍达9亿美元,增长5.53%,一般贸易进出口额9.9亿美元,增长30.58%。
四、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南宁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
近两年,随着加工贸易企业陆续入驻南宁,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单一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南宁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缺少保税加工功能,不仅影响加工贸易企业的聚集效应,也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还会削弱了南宁对外招商的吸引力,对南宁市的快速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加快推进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不仅是广西实施国家发展战略,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需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需要;深化中国与东盟合作,构建区域性大市场的需要;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需要;更是满足加工贸易企业落户,加快南宁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南宁综合保税区总体规划》和《南宁综合保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于2012年完成并经南宁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中的南宁综合保税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包括向国务院申请批准海关特殊监管区围网面积3.43平方公里,以及规划作为配套产业和综合服务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各1.5平方公里)。
2012年11月上旬,《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申请设立南宁综合保税区的请示》已递交国务院,国务院已批转海关总署。我市在抓紧赴北京向海关总署汇报工作的同时,按照“边申报、边招商、边建设”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南宁综合保税区开发建设的进程,力争早日实现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南宁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的目标。